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发展,网购商品种类更为全面,网上药店、网络医生逐渐兴起,但在方便生活的同时,网上药店是否有资质、网购药品是否有疗效,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。
绘图雅琦
(相关资料图)
嵩县的徐大爷,就曾因一次网上购买中成药吃了大亏,不仅病情没有好转,还差点要了命。他的遭遇引起了嵩县政法机关的重视,嵩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,引导公安机关侦查、固定证据,对盘踞在贵州的一个假药生产窝点进行全链条打击。日前,经嵩县人民法院审理,17名生产、销售假药的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。
吃了网购“特效药”,老人住进医院
嵩县的徐大爷一直受高血糖、高血压和慢性肠胃病的困扰。张大妈与徐大爷同村,她的丈夫也患有一些慢性疾病。
2020年夏天,徐大爷跟张大妈聊到其丈夫身体状况时,称自己血压高,想去买点药。张大妈告诉徐大爷,她丈夫平时吃的药是儿子从外地寄过来的“特效药”,效果还可以。
就这样,经张大妈推荐,徐大爷网购了“糖宝丸”和“降压药”,按照疗程服用一段时间后,不仅血糖、肠胃没见好转,反而在2020年11月28日出现腹部剧痛症状,到医院就医后被诊断为严重消化道出血。医生说:“再晚两天,恐怕命都保不住了。”
在主治医生询问既往病史、饮食、用药情况后,得知徐大爷日常服用的药物无生产厂家、无包装、无药名,遂将出血原因锁定服用的网购“特效药”。
住院一个月多月,病情好转后,徐大爷及家人到当地派出所报案。公安机关以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。
“特效药”牵出刑事案件,生产企业负责人被刑拘
办案人员从张大妈处了解到这些药品的来源。原来,张大妈的儿子当年年初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陆姓医生,刚开始,他自己联系对方邮寄药品,后来由张大妈自己联系陆医生购买药品。
得知徐大爷需要买药后,张大妈向他推荐了陆医生所售的药品,她再次为丈夫买药时,帮徐大爷购买了“糖宝丸”和“降压药”。
这些药品没有名字、说明书,也没有批号,陆医生只告诉张大妈一种是降压药、一种是降糖药,以及相关服用方法。
经调查,自2020年2月开始,陆医生从严某、王某处购买降压药、降糖药及牛皮癣药、脚气粉,还有妇科用的清宫水等药品对外售卖,固定客户有包括张大妈在内的十多人。
经警方侦查,徐大爷购买的“糖宝丸”“降压药”均来自于贵州妙方堂公司,通过严某、王某某等业务员层层销售。
2021年12月17日,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对妙方堂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某刑事拘留。
所谓的药品其实不含化学药品成分,生产企业竟是小作坊
随着侦查的深入,公安机关发现妙方堂公司生产、销售的药品门类广泛,宣称药品治疗效果包含降压、降糖、降血脂、补肾壮阳,治疗胃病、风湿、呼吸道疾病等。
经查,2019年8月,李某某成立妙方堂公司,未取得任何药品主管部门许可,在贵州省盘州市租赁办公场所和药品仓库,通过网络招聘和熟人介绍的方式招收30余名业务员,进行培训、分工,从事生产、销售药品活动。
李某某通过拆分包装、委托他人生产或者从其他地方购买等方式,大量生产或购进无产品名称、包装、使用说明书的所谓“中成药”“特效药”及原料、辅料。随后,他安排公司业务员通过微信群、朋友圈、抖音等进行宣传,添加医疗保健、中医诊疗等从业人员为好友后,以免费送药等营销手段吸引客户,再由李某某根据客户订单需要,将“药品”简单包装或者自行炮制、加工、包装,由业务员对接销售。
在高利润诱惑下,曾经在妙方堂工作的业务员王某某离开该公司后,利用其私下接触上线供应商掌握的进货渠道、销售经验,另起炉灶,如法炮制注册成立了厚仁堂商贸公司。最终,警方将王某某案与本案并案侦查。
警方介绍,李某某等人生产、销售的药品门类多、治疗效果全,有降压、降糖、降血脂、补肾壮阳,治疗胃病、风湿等,药品外包装简陋,与正规药品包装有明显区别,且多名消费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。
为进一步认定涉案药品的性质,公安机关将两家公司药品送样检测,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意见,李某某、王某某等人所生产、销售的10余类药品均为假药。
例如,妙方堂公司生产的“风湿骨病丸”“参茸三肾宝”“风湿病断根王”等被认定为假药。“人身茯苓压片糖果”“乌梢蛇木瓜”“人参金虫草”等标签、说明书和包装上没有标适应症、功能主治、用法用量等与药品属性相关内容。经过检测,这些产品没有化学药品成分,是普通食品,但犯罪嫌疑人仍以药品出售,宣称能够治疗高血压、风湿痛、神经痛等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申利超 通讯员 贾佳乐)
关键词: